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Ͽɽ????Щ?羰

 
楼主
0 |
发表于 2023-12-25 23:56:02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以前看简略版中国地图(政区图)的时候,发现在我们山东省潍坊市南面有一块不大不小的内湖水域。能上了中国地图说明面积不算小了,但在地图上没标出它的名字来。后来看到了比较详细的山东省地图,知道了这块水域叫做峡山水库。

  峡山水库是我们山东省面积最大的人工修建水库,同时在我山东省的内陆湖泊中它仅次于南四湖和东平湖,可以算山东省第三大内湖了。

  

   峡山水库是在1958年开始动工兴建的,1960年建成,这算是建国初期的重要经济建设成就之一。这个水库修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治理我们省内的一条重要河流潍河。

  

   潍河发源于沂蒙山区,流经莒县、五莲进入潍坊。潍河的水量比较大,在正常年份,它可以为两岸的农田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潍坊市今天是我省重要的粮油蔬菜食品产区。但如果是暴雨洪水的年份,潍河经常决堤给沿河地区带来水灾。

  

   潍河上有两个重要河段“吴家漫”和“红崖口”。在峡山水库修筑之前,潍坊地区有这样的俗语“开了吴家漫,昌邑潍县跟着转;开了红崖口,昌邑潍县跟着走”。

  

   1958年,我山东省提出了“三年实现全省水利化”的目标,于是解决潍河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和灌溉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解决的方案就是在潍河上游修筑一个水库,这就是修建峡山水库的由来。

  网上修建峡山水库时的 历史 照片还能找到不少。因为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那个时候的劳动条件是比较差的。从 历史 照片里可以看出来大型工程机械特别少,开挖水库修筑大坝的土石方主要靠人力(当时广泛使用的工具有独轮小车与柳条筐等)。当时,修建水库动用了昌邑安丘潍县高密等地的劳动力六七万人,加上运送粮食后勤运输的人员参与这个工程的就有大约十万人了。

  这个峡山水库工程于1958年11月动工兴建,虽然经历了1959-1960年的供应补给短缺的时期——但还是在1960年基本建成了。当时水库和潍河连接处修筑了一座峡山水库大坝,当时是可以号称“亚洲第一坝”的(当然现在不是了),后来大坝附近安装了水力发电机组,又能起到水电站的作用了。

  

   修建了这个水库以后,潍河两岸的平原地区就成了很肥沃的地方了,特别是昌邑与潍坊的沿海地区还曾经是盐碱地,有了水库以后逐渐改造成了良田啊。峡山水库面积144平方公里,水量很大总库容14.05亿立方米。库容不仅满足潍坊的需要了,这几年胶东半岛地区经常缺水,它还经常调水支援半岛地区。

  

   作为我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以及沿岸的风景是很不错的,值得 旅游 的地方。为了更好管理水库和开发周边地区的资源,潍坊市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峡山区。

  水库边上有座山叫做峡山,峡山水库由此而得名。峡山不算高,海拔仅171米,但在平原地区也算很突兀了。山上有玉皇庙、娘娘庙和小亭子,可以俯瞰水库。山腰有吕祖洞、伯温洞,传说刘伯温曾经在这里隐居。

  水库南部有几个湖心岛,其中七里兰岛最大,岛上林木茂密郁郁葱葱了。

  

   水库的周边绿化的也特别好,当然是适合散步、休闲消遣的去处了。

  有水就有鱼,这么大的面积,当然淡水鱼也特别多了。当然,都是北方河流湖泊里的常见种类,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再厉害凶猛点儿的,黑鱼鲶鱼等等。

  峡山区也特别注意水库里的增殖放流工作。增殖放流的鱼类以鲢鱼、鳙鱼为主。它们都是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和藻类为食。

  

   这个工作很有意义,它对水质有生物净化作用了。这些鱼类能有效遏制水体的富营养化,抑制蓝绿藻爆发,维护和改善水库水质。当地对于环保是比较重视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了。

  峡山水库是我们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在比例尺比较大的全国地图上也有它一个位置。

  

   它背靠山地丘陵,前面平原,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是我省内陆难得的一个人流量还不算太大 旅游 景区了。

  

  飞来峡旅游景点介绍:飞来峡,飞来峡又名禺峡、中宿峡、清远峡,珠江水系干流北江河道中的三峡之一,为北江中下游的分界点。全长9公里;是北江三峡中最险要的地方。这里历史悠久,有“风光誉南国,古迹遍峡山”之称。

  飞来峡,珠江水系干流北江中游河道,峡长9公里,北距横石14公里,南距清城12公里。飞来峡以上属中游,飞来峡以下为下游河道。枯水期水面宽约150米,水深约26~30米,洪水平均比降为0。586‰,故峡内水深流急,130马力机动船在汛期无法上航。峡内开发有:飞来峡风景区。

  飞来峡因峡谷北岸有古寺飞来寺而得名。宋苏轼诗云:“天开清远峡”即此也。峡东起潖江口,西至白庙圩,全长9公里,最深水处为36米,峡水深蓝湛碧,两岸青峰绕翠。著名的归猿洞、和光洞、观音岩、卧仙岩和凝碧湾、白泡潭、金锁潭潆隐峡间。两岸有最高、二高、龙女、明月、凤凰、仙人等72峰夹岸对峙。

  飞来峡历史:

  始建于梁普通元年(520)的飞来寺和飞霞洞仙观、藏霞洞仙观、锦霞禅院四大建筑群隐布其间。现存有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构建的亭、台、楼、阁、寺、庙、祠、殿、塔、坊、桥等63处,峡内还有众多的溪、潭、坑、沟、岩、洞等天然妙景,以峡谷两岸分水线为界,总面积达32000多亩。

  整个飞来峡内,现存有历代名人碑刻50多篇、摩崖石刻70余处,诗赋300多首,有“飞来峡里藏千胜,历朝诗赋遍山间”之誉。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戴熙来粤视察学政,绘有广东名胜画8幅,其一为清远峡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飞来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