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12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题目内容:比较阅读(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分) A.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D.无案牍之劳形小题2:.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题。(2分)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的作用是: 小题3:.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2分)答: 小题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最佳答案:小题1:D 小题1: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⑵衬托莲之高洁。(如果答“对比”或“衬托”也给分) 小题1: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小题1:C 小题1: (1)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2)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是很多了。 答案解析:略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