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题目内容: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②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 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与:亲附,拥护爱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 ▲) (3)忠之属也(▲) (4)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桓公仰而视天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C.乃入见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战则请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分) ▲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分) ▲ (3)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2分) ▲ 小题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两段选文内容简要分析。(3分) ▲ ▲ 最佳答案:小题1:(1)参与 ; (2)通“遍”,遍及,普遍; (3)类; (4)做(当)君主,給……做(当)君主(每空1分,共4分) 小题1:A(3分) 小题1:(1)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分) (2)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2) (3)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2分) 小题1:.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观点1分,结合选文分析,语言连贯2分。共3分) 答案解析:略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