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题目内容: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至虑也。且日断十事,若五条不中,…以日断月,乃至累年,乖谬(错误)既多,不亡何待 ——引自《旧唐书》 材料二、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引自《明史》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司法权归法院,行政权归大总统。…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引自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材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引自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唐太宗与明太祖对宰相制度的看法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8分)二者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说明理由(3分) (2)材料三反映中国近代哪一部宪法?其性质地位是什么?(4分)结合内容指出该宪法有何进步性?(4分) (3)比较材料三、四,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映的新中国民主制度有何新特点?(4分) 最佳答案:(1)唐太宗认为宰相制度能减少皇帝一人决策失误;实行群相制,即三省六部制;(4分) 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人;废除丞相,由皇帝一人直统六部(4分) 不矛盾。本质上都是坚持专制制度,(3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宪法;(4分) 明确主权在民,反对君主专制;实行三权分立,保证资产阶级的民主。(4分) (3)新特点:社会主义性质民主法制,具有民主广泛性、民主集中制特点(4分) 答案解析:略 考点核心: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