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题目内容: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2分) 【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 小题2: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的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3分)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选择的名言: 传统美德: 现实意义: 最佳答案:小题1:仁政(施仁政、民贵君轻、以民为本) 小题1:示例: 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传统美德:热情好客;现实意义:开放的心态,广交朋友。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传统美德:谦虚好学;现实意义: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名言:礼之用,和为贵;传统美德:重礼尚和;现实意义: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 答案解析:第一小题语言概括能力,要从所给的三则材料中概括出孟子的治国思想,就必须认真阅读三句名言及译文,然后从中找出共同点“仁”,即治国者要施仁政。当然熟悉孟子概况的学生不读材料也可答出本题,这也是考查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量的积累。 第二小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要从孔子的三句名言中选一句,来赏析其体现出的中华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读懂、理解三句名言是答好本题的关键,一、二句句意简单,不难赏析出第一句谈待客之道,第二句谈求学之道。第三句理解稍有难度,从字面简单可以理解为“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当然,孔子表达的愿意并非如此简单,但也可以看出是谈与人相处之道,该重礼尚和。然后再结合现实说出其意义,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