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论语题目内容:(12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材料二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材料三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2分) (3)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2分)你怎样评价?(1分) (4)依据材料三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2分) (5)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 最佳答案:(1)儒家学说(四书五经)。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2)内容专取四书五经,文体采用八股文。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加强了专制主义(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3分) (3)添设西学课程,科目设置全面,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3分) (4)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理性主义的影响增强)。(2分) (5)要加快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2分) 答案解析:略 考点核心: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