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赏析 张文诩,河东人也。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题目内容:阅读与赏析 张文诩,河东人也。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①,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皆此类也。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立碑颂,号曰张先生。 [注]①禁:施禁咒语。(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 1﹒下列句中的“以”与“州县以其贫素”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医以王命聚之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扶苏以数谏故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张文诩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周易》、《诗》、《书》以及《春秋三传》这些典籍,他都通晓熟悉。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多次推辞做官,并很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希望自己有美名传世。 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固辞焉固:__________ ②文诩策杖而归策:__________ ③弃麦而谢谢:__________ ④将加振恤振: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C 2﹒B 3﹒①坚决②拄着③道歉④同“赈”,赈济 4﹒①他常常用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乡党也因此改变了乡里的一些风气习俗。(化:感化;移:改变) ②医者向张文诩磕头请罪,张文诩却立刻让他走了。(遽:立刻,遣:打发、送)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