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伐齐 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 燕昭王日夜题目内容:乐毅伐齐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 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为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乐毅曰:“齐,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 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乐毅入临淄,取宝物、祭器,输之于燕。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 乐毅闻昼邑人王蠋贤,令军中环昼邑三十里无入。使人请蠋,蠋谢不往。燕人曰:“不来,吾且屠昼邑!”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吾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燕师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宽其赋敛,除其暴令,修其旧政,齐民喜悦。乃遣前军循泰山以东至海,略琅邪;后军傍北海以抚千乘;中军据临淄而镇齐都。祀桓公、管仲于郊,表贤者之闾,封王蠋之墓。齐人食邑于燕者二十余君,有爵位于蓟者百有余人。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害齐王之骄暴 害:苦于 B.政令戾虐,百姓怨怼 怼:怨恨 C.求齐之逸民 逸:逃亡 D.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 抚循:抚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与乐毅谋伐齐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分魏师以略宋地 苟以天下之大 C.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 则山下皆石穴罅 D.齐人食邑于燕者二十余君 得双石于潭上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最能体现乐毅谋略的一组是①齐,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②宜及时攻取边城以自益 ③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 ④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 ⑤祀桓公、管仲于郊,表贤者之闾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讨伐齐国之前,乐毅就与昭王定下联合秦与三晋共同攻打齐国的谋略。 B.在战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情况下,乐毅不顾部将的反对,率联军乘胜追击,很快攻入齐都临淄。 C.深入齐地后,他禁止燕军掳掠扰民,宽徭薄赋,免除暴令,让齐国有才能的人到燕国做官,赢得了齐民的信任。 D.乐毅深谋远虑,善于把握时期,在六个月的时间里,他率军攻下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使伐齐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最佳答案:1.C 2.D 3.C 4.B 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