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并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题目内容:阅读并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________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哪一句?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文末划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6.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________;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 7.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________;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________。 8.翻译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语言、议论 2.A 3.B 4.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B 6.古仁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官吏和贵族;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 8.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或喜或悲。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