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题。超 然 台 记 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题目内容: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题。 超 然 台 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有卢敖②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③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④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⑤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 ①醨lí淡酒。食酒糟、饮淡酒。 ②燕国隐士。 ③师尚父、齐威公分别指姜太公和齐桓公。 ④淮阴:指韩信,曾封淮阴侯。 ⑤瀹:yuè, 煮。 1.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自钱塘移守胶西守:任职 B.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洁:清洁 C.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服:承受 D.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登:成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王好战,请以战喻 C.因城以为台者,旧矣蒙故业,因遗策 D.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凡物都有可欣赏的地方,只要有超然物外的思想,就能随遇而安。 B.作者移守胶西一年之后,身体丰腴了,白发逐渐变黑了,这是他超然物外的最大快乐。 C.作者南望马耳、常山联想到了隐君子,西望穆陵、北俯潍水却又想到了姜太公、齐桓公之遗烈和淮阴之功,由此可见作者虽被移守西胶但建功立业的理想尚在。 D.作者整理园圃,清扫庭院,修补破败,摘蔬取鱼,酿酒脱粟,表现出很快乐,这是他能超然物外的结果。 最佳答案:1.B 2.A前,构成介宾结构,表处所;“为┅┅所”构成被动。 3.B 答案解析:1. 洁:清扫,使……清洁 2. 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独。B以:因为,表原因,连词;用,介词。C因:凭借,介词;沿袭,动词。D所:“所从遁”的“所”用在介词“从” 3. 身体状况变好,并不是他超然物外的最大快乐。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