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阅读【甲】【乙】两篇课文,回答问题。【甲】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5 02:41:46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阅读【甲】【乙】两篇课文,回答问题。 【甲】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下列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惠子相梁 欲代子相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住见之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夫鹓雏发于南海

D.非梧桐不止 子非鱼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分别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甲】【乙】两文中的庄子和惠子,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比铰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仔细研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中庄子不直截了当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D

2.(1)惠子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2)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3.【甲】中庄子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清高自守、不慕名利的思想。【乙】文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4.示例:

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

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5.(1)示例:这样写收到了讽刺尖锐又余味不尽的效果。体现了《庄子》语言机敏、幽默、诙谐,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2)示例:不同意,因为第三者的心理,不可能掩饰到滴水不漏,总有某些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也可表示同意,但须言之有据。)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