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题目内容: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20. 写出上文中常用的一个成语。(2分) 答: 21.作者认为人事变化难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答: 最佳答案:19. 惟天下之静者/ 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 础润而雨/ 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 理势之相因(错1处扣1分)。 20.见微知著。 21.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答案解析:熟读文本,把握大意,理解主旨,对主要语句概括归纳。 译文:事情有它必然的趋向和终点,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天下只有那些冷静客观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将会发生的大变化。月亮四周出现光环,预示着天要刮风;柱石表面湿润,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至于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们疏远广阔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的程度,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呢?而即使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喜爱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左右着他的行动啊。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