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题目内容: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关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朝服衣冠() (2)官妇左右莫不私王() (3)客之美我者() 2.下列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沾沾自喜,而是从中悟出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第二自然段写邹忌以________________方法委婉进谏。第三自然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1)穿戴(2)偏爱(3)认为……美 2.C 3.(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2)满一年以后,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即使(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4.直言不易(真话不易);设喻说理(或类比说理) 5.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能够冷静对待别人不切实际的赞誉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知错能改,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