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5 02:08:53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迭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予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1)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与汝毕力平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 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B.而 而山不加增

默而识之

C.以 以残年余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之 虽我之死,有子有焉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文学常识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4.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1)将要、快要。

  (2)这里指险峻的大山。

  (3)通“慧”,聪明。

  (4)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

2.D

3.C

4.(1)凭你的(现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平,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2)你的心(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5.示例:众人“杂然相许”并纷纷献计献策,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此外,邻人刚刚七八岁的孩子也跑来帮忙,说明愚公移山之举深得人心。(意近即可)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