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题目内容:《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1)或异二者之为() (2)是进亦忧() (3)微斯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形成对比。 4、“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请你说说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选文,你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结合实际谈谈对我们的教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1)指心理活动(2)这样(3)无、没有 2、(1)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2)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退隐江湖时,就担忧统治者是否施政得当。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般的)迁客骚人。 4、一方面希望滕子京拥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表明作者愿与古仁人同道,拥有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意合即可) 5、表现了作者“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境界;围绕“向作者学习,树立崇高远大的人生观”来谈。(意合即可)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