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壮夫缚虎》,完成1~5题。壮夫缚虎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扑题目内容:阅读《壮夫缚虎》,完成1~5题。壮夫缚虎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为“焦石鼎”云。 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 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生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亦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日:“邻家孽猫,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才者宜知,用才者宜知也。(选自清·沈起凤《谐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投亲不值值:遇到。 B.遇虎辄手格毙之 格:击打 C.众皆辟易辟 易:指责说他不应该。 D.函牛之鼎函:盛、容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富家某,钦其勇/自述其平生缚虎状 B.往往反为所噬/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邑宰时令猎户扑之/设筵款之 D.流寓于沂/焦于座上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表现焦奇身手敏捷的一组是( ) ①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 ②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 ③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 ④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 ⑤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 ⑥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前文极写其缚虎的能耐,后文又极写其扑猫的无奈,前后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和对比。 B.这则寓言简短精练,作者非常善于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和言论,进行人物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C.这则寓言是说,人和物都各有长处和短处,用人和用物都要扬长避短;每个人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要有自知之明,不能自恃才能,鲁莽行事。 D.焦奇力大无比,可他就是无法抓住一只猫,这真是大的敌人勇敢,小的敌人怯懦。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才者宜知,用才者宜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C 2.B 3.A 4.D 5.(1)县官经常派猎人捕捉老虎,猎人却常常被猛虎吃掉。 (2)能捉老虎,却连一只猫都捉不到,难道真是面对大敌就勇敢,面对小敌就胆怯吗 (3)怀才者应该知道这个道理,用才者更应该知道这个道理。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