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表一 2005-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 指 标 年 份城镇居民可支题目内容:(28分) 表一 2005-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 指 标 年 份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 2005 9.6% 6.2% 7238元 2006 10.4% 7.4% 8172元 2007 12.2% 9.5% 9646元 (注:另据调查,多数居民认为自己将来的收入会继续增加,但出于对未来教育、医疗支出等因素的考虑,居民消费的增长仍不容乐观) 表二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注: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营业盈余指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表三 2005-2007年我国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 年 份 消费 投资 净出口 2005 36.1% 38.1% 25.8% 2006 39.2% 41.3% 19.5% 2007 37.0% 41.6% 21.4% (注:2007年发达国家最终消费率对GDP的贡献率约为80%。世界平均水平为60%。)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表一、表二和表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9分)表一、表二和表三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2)依据以上材料,对表三中我国经济发展的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并说明其主要依据。(15分) 最佳答案:(28分) (1)经济现象: ①表一:2005-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多数居民对教育、医疗等预期支出担忧。(3分)②表二: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下降,营业盈余占GDP的比重上升。我国初次分配中存在利润比重过大的问题。(3分)③表三: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3分) 内在联系:正是由于表一、表二反映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多数居民对教育、医疗等预期支出担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降,制约了总体消费水平的增长,导致表三中消费对GDP贡献率偏低。(4分) (2)突出问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2分) 解决思路: ①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2分)②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2分)③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2分)④完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分) 主要依据: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5分) 答案解析:略 考点核心: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