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人琴俱亡》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题目内容:阅读《人琴俱亡》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解释下列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⑴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⑵子敬素好琴( ) ⑶因恸绝良久( ) ⑷月余亦卒()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篇文章的解释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子猷和王子敬都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人琴俱亡》这则故事,写王子猷对哥哥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哥哥的深厚情谊。 B.子猷由于听不到一点子敬生病的情况,推测子敬已死,坐着轿子去悼念他,一点都不悲伤。这是因为他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子敬在九泉下相见了。 C.子猷开始是“了不悲”“都不哭”,后来见到“人琴俱亡”,就“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说明子猷的死,一是病重,二是过分悲伤所致。 D.课文的语言十分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悬念迭出,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最佳答案:1.⑴都; ⑵向来,一向。 ⑶痛哭,极度悲哀。 ⑷死。 2.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⑵(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意对即可) 3.“不悲”、“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4.A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