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小石城山记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题目内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有洞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1.下列对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西山道口径北(径直) B.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 C.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 (城上锯齿形的有孔的小墙) D.有积石横当其垠 (边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一少北而东 故楚乏南少人而多石 B.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隆特 C.有洞若门焉 青麻头伏焉 D.其一西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 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议论、抒情。 B.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述和议论,把自己怀才不遇、被贬在外的愤懑表现了出来。 C.作者描写了小石城山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并且感叹这样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却被弃置在偏远的地方,“不得一售其伎”。 D.文中“造物者”“神者”皆是指创造万物、有灵的上帝,作者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排解的矛盾问题拿来向上帝询问,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的感情色彩。 4.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有洞若门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B 2、B 3、D 4、(1)它的上面,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 (2)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意对即可) 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