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题目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2分)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 (2分)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2分)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4分) 最佳答案:(1)包括了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2分) (2)特点是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朝建立的历史背景。(2分) (3)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法律的权威占据上风。(2分) (4)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们和法律的制约。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专制集权制,皇权至上,但在唐朝时期皇权并非是绝对的权威. (4分) 答案解析:略 考点核心: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