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两大湖泊示意图,甲、乙两湖泊的湖泊面积自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都呈缩小趋势题目内容:下图为世界两大湖泊示意图,甲、乙两湖泊的湖泊面积自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都呈缩小趋势。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1)分析甲、乙两湖湖水含盐量变化的趋势及自然原因。(4 分) (2)面对乙地区湖洎面积不断缩小的状况,请提出一项具体的解决措施,并说明理由。(3 分) 最佳答案:(1)甲湖含盐量变大(1 分),原因是甲湖注入河流带来盐类物质,湖水蒸发,盐分积累(1分);乙湖 含盐量变化较小(1 分),原因是乙湖湖水有进有出,不利于盐分积累(1 分)。 (2)a.退耕还湖。(1 分)可使耕地变为湖泊,扩大湖泊面积,蓄积更多湖水。(2 分) b.植树造林。(1 分)上游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缓解湖泊淤积,进一步缓解湖泊面积的缩小,同时注入湖泊的水量更为稳定。(2 分) c.发展节水农业。(1 分)可以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增加入湖水量,扩大湖泊面积。(2 分) (只答其一即可得 3 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答案解析:(1)仔细读图,结合当地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由图可知甲湖是咸海,位于中亚地区,属于内流湖。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陆地注入河流带来盐类物质进入湖泊,湖水蒸发,盐分在湖中积累,所以含盐量不断增高。乙湖是洞庭湖,属于外流湖。该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湖泊水量较大,而且与长江相通,湖水有进有出,不利于盐分积累,含盐量变化较小。 (2)本题要结合乙地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乙地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有围湖造田,所以要退耕还湖。使耕地还原为湖泊,扩大湖泊面积,蓄积更多湖水。另一原因是泥沙淤积。所以应在湖泊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从而缓解湖泊淤积,进一步缓解湖泊面积的缩小,同时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使注入湖泊的水量更为稳定。第三是应发展节水农业。可以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增加河流入湖水量,从而也可以扩大湖泊面积。 考点核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定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二是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三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四是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