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读下文回答问题。一卷冰雪文序◆张岱  ①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21:57:14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读下文回答问题。一卷冰雪文序

◆张岱①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②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③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

②特:只不过。

③恣:放纵,任凭。

④挹(yì):舀。

⑤奚(xī):什么。

1.请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藉()异()遂()固()

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3.翻译文中加粗的文言语句。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第①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

本篇序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的“冰雪之气”,过渡到()的“冰雪之气”,最后才落脚到()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6.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至少4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相关语句。

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藉:借,凭借异:不同遂:于是,就固:本来

2.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淋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3.只不过遗憾的是遇到的不能理解,理解的不能评说。

4.一是“寿物”(即能使事物的寿命得以保持和延长);二是“生物”(即能使事物本身得到生长和发育)。

5.由(物)到(人)最后到(文)。

6.“冰雪”有空灵、纯净、清冽、透明、湿润、低温、保鲜等特点。

7.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或: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作者通过这句话所流露出的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傲和天下无人能识君的无奈之情。知人论文,不能不察。)

8.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