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21:38:23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

1.下列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尔言过矣。过:责备。

B.虎兕出于柙于:介词,可译为“从”。

C.固而近于费。 固:坚固。

D.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相:辅助。

2.与“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患寡而患不均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而在萧墙之内也。

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与“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4.简述题

孔子在申述反对攻打颛臾的理由时运用了哪些方法?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找出文中三个成语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翻译下面句子。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A

2、D

3、B

4、引用,孔子引用了上古时代的史官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来说明季氏攻打颛臾是冉有等人的失职;类比,孔子用“盲人与相”来类比季氏与冉有来说明季氏攻打颛臾冉有等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喻,孔子用“虎逃玉毁,是看守者失职”来比喻说明季氏攻打颛臾是冉有等人的失职。

5、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解释略)

6、(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痛恨那种避而不说自己想要那样却一定另找借口的做法。

(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那颛臾,先代的国君曾经任命他主持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鲁国的疆域之中,是鲁国的藩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您如果能够不归罪于荒年,那么,天下的百姓便会投靠您了。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