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例甲、乙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应是、。并分析产生题目内容:(24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例甲、乙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应是、。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8分) (2)江苏省的工业发达,轻、重工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主要工业有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其中纺织和丝绸工业居全国首位。读图分析江苏发展纺织和化学工业的有利条件。(8分)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图示区域中西部湖泊多的原因。(8分) 最佳答案:(1)(8分)甲: 小麦(1分)、乙:水稻(1分) 差异原因:图例甲打赌区域地处淮河以北,为暖温带(1分),降水量少于800mm(为半湿润地区),旱田为主(1分),小麦具有喜温、耐旱的习性(1分)。图例乙代表的区域为淮河以南,为亚热带(1分),降水量大于800mm,水田为主(1分)水稻具有喜热喜水的习性(1分)。 (2)(8分)有利条件:盛产棉花、蚕丝,有盐类资源,分别为纺织和工业化学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分)。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政策的大力支持(2分)。经济发达,产品可远销国内外市场(2分),地处沿海地区,临近海港,海陆交通便利;江苏省人口众多,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工业基础雄厚,先进的技术,社会协作条件好(2分)。 (3)(8分)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2分),地形多洼地,易积水(2分),河水缺少外泄通道,排水不畅(2分),该地多洪涝灾害,洪水退后,冲刷成的洼地积水,也易形成湖泊(2分)。 答案解析:(1)所图判断甲位于淮河以北地区,是北方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区,旱田为主,主要作物为小麦,乙位于淮河以南,是南方地区,亚热带,湿润区,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 (2)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又是我国的蚕丝产区,纺织工业历史悠久,又有政策支持,临海,有丰富的海盐资源,近海港,海陆交通便利,产品远销国际市场。劳动力丰富廉价,位于京津唐,沪宁杭两大经济区之间,易接受先进的技术,工业 基础雄厚。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是环境中各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图示地区气候夏季多暴雨,河流水量上涨快。中西部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缓,水流缓慢,多洼地。易积水。淮河河道历史上多次被黄河泛滥淤塞改道,河道不通畅。所以洪涝灾害多,洪水过后,洼地易积水,形成湖泊。 考点核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定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二是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三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四是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