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题目内容: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①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 齐策四》 注: ①,孟尝君,姓田名文。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荆轲顾笑武阳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封书谢孟尝君曰 D.被于宗庙之祟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得高枕而卧也 B.西游于梁,谓惠王曰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齐其闻之矣 D.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吾其还也。亦去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得不到齐湣王的重用,只好回到自己的领地(薛)去,途中却受到了薛地百姓的夹道欢迎。 B.冯谖到魏国去游说的目的,不是让孟尝君真的到魏国去,而是以此来抬高孟尝君的声誉。 C.齐王听说魏惠王重金聘请孟尝君,十分惊恐,便让原来的丞相担任上将军,留出相位来挽留他。 D.冯谖很有智谋,用计巩固了孟尝君在齐国的地位,又让齐国的宗庙建在薛地,这样孟尝君便多了一层保护。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夫晋,何厌之有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小题5:为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老 最佳答案:小题:C 小题:A 小题:C 小题:略。 小题: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老。 答案解析:小题:C(道歉/辞谢。A、回头。B、推辞。D、遭受。) 小题:A(表修饰的连词。B、介词,“到”/介词,“在”。C、表推测的语气词/表商量的语气词。D、助词,“的”/动词,“到”。) 小题:C(许以相位的不是齐王,而是魏惠王。这是典型的张冠李戴,即错用对象。如果一篇文言文中,出现的人物比较多,且每个人物都有相应的举动,分析和概括是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小题:见译文 小题:略 参考译文 过了一年,齐湣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 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冯谖往西到了魏国,他对惠王说:“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国外去,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魏国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 齐湣王果然听到这一消息,君臣上下十分惊恐。于是连忙派太傅拿着千斤黄金,驾着两百匹马拉的绘有文采的车子,带上一把佩剑,并向孟尝君致书谢罪说:“由于我不好,遭到祖宗降下的灾祸,又被身边阿谀逢迎的臣下包围,所以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帮助的,但希望您顾念齐国先王的宗庙,暂且回国都来治理国事吧。”冯谖又告诫孟尝君道:“希望你向齐王请求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齐王果然照办。)宗庙建成后,冯谖回报孟尝君:“现在三个洞已经营造好,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