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夜俟母寝,潜题目内容:于江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仇。少间一狼来逡巡嗅之,江不动。无何,摇尾扫其额,又渐俯首舐其股,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龁(hé,咬)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少间又一狼来如前状,又毙之。以至中夜杳无至者。 忽小睡,梦父曰:“杀二物,足泄我恨,然首杀我者其鼻白,此都非是。”江醒,坚卧以伺之。既明,无所复得。欲曳狼归,恐惊母,遂投诸眢(yuān,干枯)井而归。至夜复往,亦无至者。如此三四夜。忽一狼来啮其足,曳之以行。行数步,棘刺肉,石伤肤。江若死者,狼乃置之地上,意将龁腹,江骤起锤之,仆;又连锤之,毙。细视之,真白鼻也。大喜,负之以归,始告母。母泣从去,探眢井,得二狼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 ①坚卧以伺之() ②欲曳狼归() ③江骤起锤之,仆() 2、下列句中“其”的指代对象不同的一项是( ) A、摇尾扫其额 B、将龁其领 C、忽一狼来啮其足 D、然首杀我者其鼻白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二处) 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仇 4、翻译句子。 大喜,负之以归,始告母。母泣从去,探眢井,得二狼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文章后,你觉得作者认为于江成为“了不起的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①守(等)候; ②拖; ③向前倒下 2、D 3、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仇。 4、(于江)非常高兴,背着狼尸回家,这时才告诉母亲。母亲边哭边随着他去探看枯井,取回两狼。 5、因为他勇敢且充满智慧,更因为他内心有为父报仇的一片诚心。 (意思对即可)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