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1——5题。蜀遭难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题目内容: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1——5题。蜀遭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飓,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对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见悲鸟号古木号:鸣叫 B、连峰去天不盈尺盈:满足 C、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流的声音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嗟:叹惋之词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开国何茫然 B、①但见悲鸟号古木 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①难于上青天 ②以其无礼于晋 D、①其险也如此 ②其孰能讥之乎 3、下列对这首诗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奔放雄奇的感情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人蜀要道,诗人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是写实。 4、下列对第二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C、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惊险万状,目不暇接,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5、诗人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C 2、B 3、D 4、C 5、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②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其上难上加难。 ③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④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意思对即可) 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