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密切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的官题目内容:材料一: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密切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的官员,任满三年之后,可以保举其子弟中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1)依据材料一回答,汉代做官主要途径有哪些?(4分)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任意高下,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抬爱。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2)依据材料二回答,作者所述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有哪些?(10分)为此,作者有何建议?(1分)“一代美制”指什么制度?(1分) 材料三: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然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3)依据材料三回答:孙中山先生是怎样评价科举制的?(6分) 材料四: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人民网 (4)依据材料四回答,当今做好人才工作有何重大意义?(2分) (5)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拔制度建设的认识。(4分) 最佳答案:(1)A.军功;任子;赀选;察举;(共4分) B.自下而上;(2分)举荐为主,考试为辅(2分) (2)A.中正官权大,影响皇权;中正官选才,随意性大;依照门第选才,难取真才;徇私舞弊,败坏风气;特权阶层垄断官职;(共10分) B.废除九品中正制(1分) C.科举制(1分) (3)A.取代察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是历史的进步(2分) B.考试科目缺乏实用性。尤其是到了近代,无法经世致用。(2分) C.考试选官,作为一项制度是一大创举,光照古今。(2分) (4)有利于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分) (5)一个公正公平,严格透明,与时俱进的人才选拔制度的建设,往往影响国家的治乱兴衰(4分,答对两点就可得4分,学生可依据材料自我发挥,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答案解析:略 考点核心: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