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题目内容: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②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③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注释】①今:若,如果。 ②予子冠履:给你帽子和鞋。 ③一言:指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或短语。(任选4个作答)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⑵故不为苟得也() ⑶贤者能勿丧耳() ⑷子为之乎?() ⑸必不为,何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⑵万事莫贵于义也。 3.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香港义工阿福在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为抢救六名被困师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⑤ 4.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请择用两文中的原句回答下面问题: 【甲】文用“”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乙】文用“”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 最佳答案:1.(1)同避,躲避。 (2)苟且取得。 (3)丧失。 (4)做。 (5)为什么。 2.(1)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去接受它。 (2)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3.C 4.【甲】文“舍鱼而取熊掌”;【乙】文“冠履不若手足之贵”。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