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题目内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曰:“乳母无恙乎?”乳母曰:“嗟乎!吾奈公子何?”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闻秦令曰:‘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乳母倘言之,则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乳母曰:“吁!吾不知公子之处。”故臣曰:“我闻公子与乳母俱逃。”母曰:“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故臣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子匿之,尚谁为乎?”母吁而言曰:“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杀之也。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遂抱公予逃于深泽之中。故臣以告秦军,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秦王闻之,贵其守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君子谓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夫慈故能爱,乳狗搏虎,伏鸡搏狸,恩出于中心也。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注]之。”此之谓也。(节选自《列女传》) 【注】墐:jìn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匿之者,罪至夷——夷:灭族 B.则昆弟无类矣——类:幸存 C.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祠:供奉 D.废正义而行逆节哉——逆节:违背节义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乃使从者衣褐 B.遂抱公子逃于深泽之中——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乃以卿礼葬之——斧斤以时人山林 D.尚谁为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乳母坚守忠义的一组是( ) ① 吾不知公子之处 ②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 ③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 ④今持逆乱而以求利 ⑤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 ⑥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B 2.B 3.C 4.(1)那些见到利益而背叛国君的人,是叛逆;怕死因而放弃正义的人,是作乱。 (2)乳母用自己的身体替公子遮蔽,箭射到她身上的有好几十根,最后乳母和公子一起死了。 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