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读《观沧海》,完成文后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19:20:03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读《观沧海》,完成文后问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家、诗人。他的诗以___________见称。

2、给下面加粗词释义:

①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

④山岛竦峙___________________

⑤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______

⑥若出其里___________________

⑦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___

⑧歌以咏志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最佳答案:

1、曹操;东汉;政治;军事;慷慨悲壮

2、①登上②来③多么④耸立⑤银河⑥好像⑦庆幸、很⑧诗

3、C

4、①√②×③√④×⑤√⑥√

5、D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