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读下文,完成1—4题。张益州①画像记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18:57:15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读下文,完成1—4题。张益州画像记

苏洵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万命择帅,天子曰:“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从容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欲,如何?”皆曰:“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张益州:古人往往称官吏,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

  ②竞:解决;

  ③繄:yi,犹“实”。

  ④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

  ⑤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威劫齐民 劫:抢劫,

B.掠夺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绳:管束,

C.处置重足屏息之民 息:气息,出气

D.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固:长久,久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②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B.①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

C.①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①又不可以武竞

  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来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

B.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

C.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

D.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

4.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正,从容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A

2.B

3.D

4.(1)扶正以后,从容退坐,没有一点骄傲自得的神色。替天子管理百姓孜孜不倦这就是你们的张公。

  (2)再者张公曾对我说道:“老百姓没有不变的性情,只是看上司对待他们的方式。”

  (3)(倘若)用礼义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差使他们,(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