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岳飞七岁赋诗 岳飞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且痴迷武功,习练题目内容: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岳飞七岁赋诗岳飞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且痴迷武功,习练甚勤。一日,将叔父所用大铁椎窃出,仿叔父招势习练,为父所见。父思其年幼过力伤身,故佯怒斥曰:“文武兼备,方为帅才,尔荒废学业,只知棍棒刀枪,不过匹夫之勇!”飞曰:“父亲大人,孩儿所学功课皆已成诵……”父曰;“尔之所诵,不过口耳之学!须作得律诗,庶几近之。”飞曰:“孩儿若作得律诗,可否用叔父大铁椎?”父曰:“可矣!”飞取来笔墨,当即赋诗一首: 投笔由来羡虎头,须教谈笑觅封侯。 胸中浩气凌霄汉,腰下青萍射斗牛①。 英雄自合调羹鼎②,云龙风虎自相投。 功名未遂男儿志,一在时人笑敝裘③。 注释: ①此句意思是说腰间佩着青萍宝剑,气冲斗牛。青萍,宝剑名。 ②调羹鼎:调和大鼎之羹,比喻做宰相裁夺国家大事。 ③笑敝裘:战国时苏秦游说诸侯未能成功,归家时“黑貂之裘敝”,“妻不下杼,嫂不为炊,父母不与之言”。 1.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粗字的含义。 (1)故佯怒斥: 佯________________ (2)尔荒废学业:尔________________ (3)庶几近之: 庶几______________ (4)当即赋诗一首: 赋________________ 2.与“方为帅才”,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为父所见 B.得为众人而已耶 C.并自为其名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口耳之学”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飞与方仲永一样都是天才儿童.但他们的结局却大不一样。请简要分析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1)假装; (2)你; (3)差不多; (4)写(作) 2.B 3.指从教师那里听得。再背出来的学问,并没有其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4.仲永没有重视并利用自己的天赋,更没有继续求学,最终“泯然众人”。而岳飞胸有大志,善用天赋,勤勉好学,最终成为一代英徘。同时,与两人的父亲对待孩子的态也有关。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