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题目内容: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憤,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止而后有定/止:终止。 B.致知在格物/格:推究。 C.此谓诚于中,形于外/形:表现。 D.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谨慎。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②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B.①知所先后,则近道矣②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C.①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D.①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②桀、纣帅天下以暴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 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⑤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⑥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 完善的境界。 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 万事万物。 C.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否则,就不可能有 好的治理。 D.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这说明他们也 要“慎独”。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A 2.A 3.B 4.D 5.(1)古代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2)所看重的反而疏远了,所疏远的却厚待于他,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 (3)这就是所说的内心真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 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