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若邪曲者,题目内容: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言之若是,吁可畏乎! 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以兹避祸,幸获两全。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瑕:缺点。 B.恶名被于千载/被:遭受。 C.韦昭仗正于吴朝/仗:依仗。 D.窃撰辽东之本/窃:私下里。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然世多趋邪而弃正②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 B.①故宁顺从以保吉②是以张俨发愤 C.①苟直书其事②其有贼臣逆子 D.①则秽迹彰于一朝②崔浩犯讳于魏国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直书之难”的一项是() ①若邪曲者,人之所贱 ②不违忤以受害也 ③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④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⑤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 ⑥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史书以劝惩为目的,好事则褒之,坏事则贬之,以此来树立好的风气,惩恶扬善,使那些乱臣贼子不敢轻易做坏事。 B.作者引用了东汉末年流行于京都洛阳的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以此来说明行君子之德的不易。 C.作者认为董狐是幸运的。他因受到孔子的赞扬,赵盾虽然不同意他对自己弑君的记载,但也没有刁难他,伤害他。 D.作者用张俨著《嘿记》,秘藏不宣;东晋孙盛写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晋阳秋》,以此来逃避灾祸,说明直书之难的。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B 2.D 3.D 4.C 5.(1)那些正直的人,是人们所尊重的,以为那是君子的做法。 (2)如果环境允许这么做就去做(直笔记史),如果环境不允许这么做却做了就会凶险。 (3)(人们从中)足够用来得知世道的艰辛,也了解了实录的难能可贵了。 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