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题目内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宣王见孟子于雪宫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②、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睊睊胥谗③,民乃作慝④。方⑤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太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征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⑥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选自《孟子》) 注: ①雪宫:齐宣王出巡时休息的行官。 ②转附:山名,可能是今天山东的芝罘山。下面的“朝舞”也是山名。 ③睊睊胥谗:群人侧目而视,怨声载道。睊睊,侧目而视的样子。胥,都。谗,谤。 ④慝:邪恶。 ⑤方:违抗。 ⑥畜:制止。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不得,则非其上矣/非:非议。 B.一游一豫,为诸侯度/度:法度。 C.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粮食:粮食被消耗掉。 D.其诗曰:“畜君何尤?”/尤:突出。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C.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景公说,大戒于国/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以下六句话分成四组,全属于“与民同乐”的思想或行为的一组是( ) ①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②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③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④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⑤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⑥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先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了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中心论点。 B.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记叙生动,形象鲜明,人物对话很有个性,逼真地再现了齐相晏子的机智灵活和雄辩才能。 C.晏子先引用谚语肯定君主巡游的正确,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接着,晏子又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指出先王的出游是与治国相结合的,而现在的君主出游却是为了自己享乐。 D.孟子主要以引述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以及景公与民同乐的范例来劝诫齐宣王要与民同乐、与民同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D 2.D 3.C 4.B 5.(1)以百姓之乐为乐的,百姓也会以君主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的,百姓也会以君主之忧为忧。 (2)我该怎样加强修养才能跟古代圣君的游览相比呢? 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