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题目内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 材料二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引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3分)并说明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6分) (2)试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9分) (3)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2分) 最佳答案:①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3分)变化:察举制以德行(孝廉)为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科举制以学识能力为标准。(6分) ②原因:(9分) 两汉时期,国家大一统,为适应中央集权国家统治的需要。(3分) 魏晋时期,世家大族控制着中央和地方大权,形成了门阀制度。(3分) 唐朝时期,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维持。(3分) ③启示:把德放在首位,德才兼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杜绝不正之风。(2分)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1)根据课本所学,写出选官制度的依据和变化,分别是汉朝的察举制,以孝廉为标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以考试成就为标准。 (2)对于选官制度的变化,从国家的政治角度予以分析,注意结合背景。 (3)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注意提到的是德才兼备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选官办法的实施,和相适应的监察体制。 考点核心: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