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大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15:56:38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大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百万机,独断一人至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断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材料二 明大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回答

(1)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宰相的设置问题上看法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据此,唐朝和明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说是否矛盾?从制度角度说明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唐太宗认为应该加强宰相制度,以避免决策失误。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

(2)皇帝决断和集体讨论应结合起来。中央政府各部门只管办事,皇帝一人决策即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

(3)从根本上说并不矛盾。因为唐太宗要求“百司商量,宰相筹画”后“方可奏行”,最后的决定仍在皇帝一人手中,二者都坚持专制制度,但唐太宗要求将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统一起来,明太祖将宰相制与君主专制绝对对立起来看待,因此得出不同结论。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参知政事含义:

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唐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之外他官任宰相职,给以“参知政事”等名义。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简称“参政”。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