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题目内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海拔4093 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⑴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 主要有 ;。该地在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 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3 分) ⑵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⑶(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等。(2 分) ⑷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4分) ⑸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4分) 最佳答案:(1)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极夜 (2)全球定位系统(或GPS) (3)狂风巨浪;洋流;冰山;低温 (4)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5)大牧场放牧业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答案解析:(1)该题主要考查南极环境,空气透明度好主要从污染、天气、空气状况来分析;光学望远镜对星空观察只能在暗的环境中才能进行,所以会考虑到南极的极夜。 (2)能够地理标志精确定位的主要是全球定位技术,包括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空局的伽利略系统,其中精度最高的是GPS系统。 (3)该题考查南极科考船航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需结合航线起始点、途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在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远隔重洋,途中海洋有西风漂流、南极环流和众多冰山。 (4)由图可知,P是澳大利亚大陆主要有六种自然带。南北方向上: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是主导因素;东西方向上: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不同为基础。 (5)判断一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高,农业发达,以集约型、商品化农业为主;从自然环境来看,此地是热带草原分布区,拥有大面积的草原草地,适合发展畜牧业,两者结合,不难得出此地是大牧场放牧业。 考点核心:从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异:定义: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别称:纬度地带性。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重要因素:水分;成因总结:手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分布规律: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主要分布地区: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