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敦煌石窟①敦煌石窟,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题目内容:12敦 煌 石 窟 ①敦煌石窟,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境内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五个庙石窟等。在古代,上述石窟都在敦煌郡境内,其内容及艺术风格亦同属一脉,因此,我们总称之为敦煌石窟。 ②敦煌石窟是佛教徒修行、礼拜和进行法事的石窟寺。窟内有塑绘和壁画。塑像包括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高僧等形象。壁画包括佛像画、经义画、佛本生故事画、佛传故事画、佛教事迹画、汉族神州故事画、供养画(供养人画和出行图)、装饰图案画等内容。 ③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开凿在砾石层的断崖上,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前临岩泉,窟区全长1600米,现存洞窟49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如蜂窝状。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武周时期,洞窟已多达千余,由于历史变迁,自然的和人为的损毁,前秦始建的洞窟已不可考。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平方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塑像2300余尊,最大塑像高33米。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现存的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时期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1960年,我国国务院确定莫高窟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莫高窟列为“人类珍贵文化遗产”。 ④榆林窟位于安西县踏实乡境内,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的砾石崖断崖上,现存北魏至元代的洞窟42个,最高塑像20余米。吐蕃统治初期(敦煌石窟分期为中唐)所凿建的第25窟,艺术价值颇高,在整个敦煌石窟中也属佼佼者。西夏时期凿建的第二、三窟,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独树一帜,并弥补了莫高窟西夏石窟艺术之不足。窟中的水月观音和文殊菩萨出行图,均为脍炙人口的佳作。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⑤西千佛洞现存16窟,保存完好,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东千佛洞现存23窟,密宗题材壁画尤多。五个庙石窟现存22窟。这几处石窟都可以作为莫高、榆林两窟群之参证和补阙。 小题1:第④段画线句子中的“至”能不能换成“和”?为什么?。(3分) 小题2:你认为敦煌莫高窟被列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原因是什么?(4分) 小题3:文章介绍敦煌石窟时,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3分) 最佳答案:小题1:在古代,上述石窟都在敦煌郡境内,其内容和艺术风格亦同属一脉,因此,我们总称之为敦煌石窟。(4分) 小题1:不可以换,“至”表示从北魏到元代这个时期内的所有朝代洞窟,而“和”只表示北魏和元代两个朝代的洞窟。(3分) 小题1:莫高窟是开凿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4分) 小题1:比如: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平方米,壁像2300余身,最大塑像高33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 作用: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洞窟的主要特征。 答案解析:小题1:阅读文本,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 小题1: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小题1: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 小题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考点核心: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