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16分)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14:41:01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16分)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的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偶尔也显露食肉的本能,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节选自课文《国宝——大熊猫》)

小题1:用自己的话概括“熊猫”学名错误的造成原因。(4分)

小题2:选文第一段为什么要记叙关于大熊猫名称的“错案”? (4分)

小题3:选文第二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第二段中划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最佳答案:

小题1:(4分)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的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记者们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

小题1:(4分)(1)通过对“真名”的交代,让人们了解大熊猫的属性 ;

(2)同时,增添了文章的情趣,引出下文对大熊猫食性的介绍。

小题1:(4分)举例子、列数字具体说明大熊猫胃口很好,食量很大。

小题1:(4分)不能去掉。“偶尔”代表只是少数情况,说明大熊猫还是以吃竹子为主的,如果去掉就会改变原句的意思,不符实际,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解析:

小题1:学生感知说明文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开篇作用的考查。说明文的开篇一般有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的作用,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处说明文开篇的作用是:引出下文对大熊猫食性的介绍,同时,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此处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大熊猫胃口很好,食量很大的作用。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语言考点的考查。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准确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这样就表明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考点核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