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题目内容: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①,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以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俄而洛京倾颠,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岂页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顾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 注: ①禊,古代风俗,于三月上巳(魏以后是三月三)在水边洗濯,以祛除不祥。 1. 对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 望:名士 B.帝乃使导躬造循、荣造:到……去 C.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 要:通“邀”,约定 D.乃相率拜于道左率:表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B.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虚己倾心,以招俊义。 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乃相率拜于道左 平明,汉军乃觉之。 3. 王导促使吴人前来归附的言行有( ) ①导每劝令之国 ②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 ③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 ④导劝帝收其贤人 君子 ⑤每劝帝克已励节,匡主宁邦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 D.①②④ 4.下面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导出身名门,自幼见识出众,气量弘远,为人所称道。 B.王导看到天下已乱,于是全力支持当时为琅邪王的元帝,并深受元帝的器重。 C.为了提高元帝的名望,王导让元帝在上巳节去观看洗濯,带了许多名流跟在后面以壮声威,从而使江南人士纷纷倾心归附。 D.一些过江避乱的士人,悲叹国家残破。王导训诫他们应努力效忠朝廷,光复国土,而不要只是相对而泣。 最佳答案:1.D 2.A 3.C 4.C 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