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王鏊,字济之,吴人。父琬,光化知县。鏊年十六,随父读书,国题目内容: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王鏊,字济之,吴人。父琬,光化知县。鏊年十六,随父读书,国子监诸生争传诵其文。侍郎叶盛、提学御史陈选奇之,称为天下士。成化十年乡试,明年会试,俱第一。廷试第三,授编修。杜门读书,避远权势。弘治初,迁侍讲学士,充讲官。中贵李广导帝游西苑,鏊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田,反复规切,帝为动容。讲罢,谓广曰:“讲官指若曹耳。”寿宁侯张峦故与鏊有连,及峦贵,鏊绝不与通。东宫出阁,大巨请选正人为宫僚,鏊以本官兼谕德。寻转少房事,摧吏部右侍郎。尝奏陈边计,略言:“臣窃谓今日火筛、小王子不足畏,而嬖幸①乱政,功罪不明,委任不专,法令不行,边圉②空虚,深可畏也。望陛下大奋乾刚,时召大臣,咨询边将勇怯。有罪必罚,有功必赏,专主将之权。厚恤沿边死事之家,召募边方骁勇之士。分兵掩击,出奇制胜,寇必不敢长驱深入。”从之。 正德元年四月起左侍郎,与韩文诸大臣请诛刘瑾等“八党”。俄瑾入司礼,大学士刘健、谢迁相继去,内阁止李东阳一人。瑾欲引焦芳,廷议独推鏊。瑾迫公论,命以本官兼学士与芳同入内阁。逾月,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明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尚宝卿崔璿等三人荷校③几死。鏊谓瑾曰:“士可杀,不可辱。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李东阳亦力救,璿等得遣戍。瑾衔尚书韩文,必欲杀之,又欲以他事中健、迁,鏊前后力救得免。或恶杨一清于瑾,谓筑边墙糜费。鏊争曰:“一清为国修边,安得以功为罪?”瑾怒刘大夏,逮至京,欲坐以激变罪死。鏊争曰:“岑猛但迁延不行耳,未叛何名激变?”时中外大权悉归瑾,鏊初开诚与言,间听纳。而芳专媕阿④,瑾横弥甚,祸流缙绅。鏊不能救,力求去。四年,疏三上,许之。家居十四年,廷臣交荐不起。 赞曰:王鏊持正不阿,奉身早退。此诚明去就之节,乌能委蛇俯仰以为容悦哉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释】①嬖幸:被宠爱的姬妾或侍臣。 ②边圉(yǔ):边境。 ③荷校:带着枷锁。 ④媕(ān)阿:随和他人,无主见。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或恶杨一清于瑾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瑾衔尚书韩文衔远山,吞长江 C.鏊初开诚与言,间听纳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D.而嬖幸乱政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鏊持正不阿的一组是() ①国子监诸生争传诵其文 ②鏊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田 ③瑾欲引焦芳,廷议独推鏊 ④鏊前后力救得免⑤鏊初开诚与言 ⑥鏊不能救,力求去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鏊勤奋好学,年轻时写的文章被国子监的学生们争相传阅,备受人们称赞。在乡试、会试和廷试中,他连中三元,都得第一,以优异的成绩被授官职。 B.面对边境形势,王鏊直言忠谏,指出朝中奸佞小人乱政,大臣将士功罪不明,法令不行,劝皇上重振朝纲,了解下情,赏罚分明以抵御外敌。 C.王鏊仗义执言,在刘瑾用各种手段迫害朝廷官员时,他多次挺身而出,据理力言,与刘瑾针锋相对地争辩,竭尽全力地营救,使一批官员免受迫害。 D.王鏊清正不阿,后来朝中逢迎之风盛行,刘瑾专权益甚,王鏊激于无法拯救局面,于是坚决请辞,离职返乡。史书评价他明晓去就之节,不以阿谀之态逢迎取悦。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杜门读书,避远权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寿宁侯张峦故与鏊有连,及峦贵,鏊绝不与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小题:D 小题:B 小题:A 小题: (1)他闭门读书,远离权贵。(他闭门读书,远远地避开权贵)(大意正确1分,杜、远各1分) (2)寿宁侯张峦以前与王鏊有交往,等到张峦富贵以后,王鏊就再不与他来往了。(大意正确1分,故、通各1分) (3)如今你侮辱他们,还要杀他们,我还有什么脸面坐在这里?(句式1分,颜、居各1分) 答案解析:小题: A恶:诽谤/疑问代词,怎么;B衔:怀恨/包含;C间:间或/离间;D而:连词,表转折) 小题: ①③两句应排除。 ①句表明王鏊文章写得好; ③表明王鏊受到朝廷大臣的好评) 小题: “在乡试、会试和廷试中,他连中三元,都得第一”不符合文意) 小题: 参考译文: 王鏊,字济之,苏州人。父亲王碗,是光化知县。王鏊十六岁时,跟随父亲读书,国子监的学生们就争相传阅他的文章。侍郎叶盛、提学御史陈选都十分赞赏他,称之为“才德非凡之士”。成化十年参加乡试,第二年参加会试,都得了第一。参加廷试,得了第三,被授予编修的官职。他闭门读书,远离权贵。弘治初,升为侍讲学士,担任讲官。宦官李广引导皇帝游玩西苑,王鏊就讲周文王不敢在出游狩猎方面纵情娱乐的故事,反复规劝皇上,情真意切,皇上被感动了。讲完后,皇上对李广说:“讲官指的就是你们这些人啊。”寿宁侯张峦以前与王鏊有交往,等到张峦富贵以后,王鏊就再不与他来往了。皇太子出就封国,朝中大臣请求遴选正直之士做皇太子的宫僚,王鏊保持原有的官职兼任谕德。不久转任少詹事,又被提升为吏部右侍郎。他曾经向皇上陈奏边防策略,大体是说:“我以为,如今火筛、小王子并不值得畏惧,而我朝奸佞小人乱政,大臣将士功罪不分明,职责不专一,法令不实行,边境空虚,这些才是最可怕的。但愿皇上振奋刚健决断的气魄,经常召见大臣,咨询了解守边将士的勇敢或胆怯。有罪必罚,有功必赏,明确规定主将的职权。优待体恤边境战事中死亡者的家属,招募边境上骁勇的人。分配兵力,多方出击,出奇制胜,敌人必定不敢长驱直人。”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正德元年四月,担任左侍郎,与韩文等大臣请求诛杀刘瑾等“八党”。不久刘瑾却掌管司礼,大学士刘健、谢迁相继离职,内阁只剩下李东阳一个人。刘瑾想要推荐焦芳,但朝廷大臣们只推荐了王鏊。刘瑾迫于公论,任命王鏊保留原本官职,兼任学士,与焦芳一同入阁。一个月后,升任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第二年加任少傅兼太子太傅。尚宝卿崔璿等三人被戴上枷锁,面临杀头之祸。王鏊对刘瑾说:“士可杀,不可辱。如今你侮辱他们,还要杀他们,我还有什么脸面坐在这里?”李东阳也竭力相救,崔璿等人得以保命而受遣戍之罚。刘瑾对尚书韩文怀恨在心,一心想杀害他,又想借其他事情中伤刘健、谢迁,王鏊奔前跑后,竭力相救,他们才得以幸免。有人在刘瑾面前诽谤杨一清,说他修筑边境城墙浪费资金。王鏊争辩说:“一清为国家修筑边防,怎么能把功臣当成罪人?”刘瑾憎恨刘大夏,把他抓到京城,想要判他“激变”罪名处死他。王鏊又争辩说:“岑猛只是迁移延时没有行动而已,没有叛变怎么叫做激变?”当时中外大权全都归于刘瑾,王鏊起初与他开诚布公地谈,他有时还会听取意见。然而焦芳一味随和,没有主见,刘瑾专权蛮横日益厉害,灾祸殃及缙绅。王鏊无法挽救局面,竭力要求离职。正德四年,上了三次奏疏,皇上准许了他的请求。在家居住十四年,朝廷大臣交相举荐,他始终没有再入朝。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