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尚书:一曰吏题目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尚书:一曰吏部,二曰户部,三曰礼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庶务皆会决焉。......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三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材料四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内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 材料五 中书不与知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帅(三帅)少兵则请增,不计较今日兵籍倍多,何故用之不足也;三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四者各为之谋,以至于此。若通而为一,则可以计较兵积多少,则用有无,不至于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的具体职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唐在中央完善这套制度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其实施有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材料四、五概括宋官制设置特点,与唐相比存在哪些明显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宋官制的改革和建设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历史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中书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2)目的:使三省分工合作,互相牵制以加强皇权。社会影响:完善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强了中央统治力量;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减少了政令偏失;是唐朝前期繁荣发展的制度保障。 (3)分化事权,设众多中央机构且互不统属,目的是加强封建君王的集权。弊端:各部门不了解全局,各行其是,朝政混乱;互相推诿,行政效率低下;官吏没有自主权,智慧才能受限;官员庸滥,机构重叠,财政负担沉重。 (4)启示:合理科学的制度革新是社会兴盛的基础,繁荣的保障;改革的同时要注意精兵简政。 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