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是如何形成的2010年5月31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题目内容:“天坑”是如何形成的 2010年5月31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达到60米!有目击者称当时一幢3层建筑坠入坑中,造成至少1人死亡。 2008年3月25日凌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红桥镇五阁村突然出现3个形状大小不等的巨型塌陷坑,呈直线展开,目击者称这些塌陷坑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此后,类似事件不断出现,在附近又出现多个大大小小类似的塌陷坑,共计11个。 2010年3月以来,广西省东兰县武篆镇那论村的稻田中多处泥土下陷,出现大大小小十多个新坑,加上前几年已经出现的,总共超过30个。不过这些坑规模不大,小的直径1米,大的有6米,深度最大的为6米。因不解其因,人们习惯称之为"天坑"。 想起这可怕的一幕幕,我们会忍不住去思考: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至于"天坑"的说法,有时候是不正确的。当人们发现了地面无缘无故出现一个大坑时,因不解其因便称其为"天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国从事洞穴科学研究的著名专家朱学稳指出,"天坑"是指宽度和深度不小于100米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构成陡峭的剖面。此外,从观赏方面来说,是否壮观、雄奇、险峻,而且具备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属性,也往往被认为是鉴别天坑与一般漏斗、洼地或竖井的重要标志。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天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坑。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有时候是人工采矿活动将地下掏空诱发的地表塌陷,也有的是因为曾经开挖过地面而在回填时未填实,当流水渗入地下时带走泥沙,结果导致上部土体陷落。而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 那么,真正巨大的"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就要说到"喀斯特"一词,这词源于欧洲南斯拉夫境内的石灰岩高原,该地名为喀斯特,那里岩溶地貌发育得比较典型,于是,人们便用"喀斯特"一词来代表岩溶地貌。在自然界中,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即构成这类岩石成分的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而被水带走。因此,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浸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 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称为"天坑"。所以说,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 当这种地质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即为"天灾"。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则一般不具有危害性。倘若人们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吸引大批学者和"探洞"爱好者前往探险,寻找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喜欢探秘的朋友一定要在当地导游或向导的指引下前往,千万不要独自行动,毕竟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 小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文章说明的最重要内容是() A."天坑"的相关事件。 B."天坑"的错误认识。 C."天坑"的形成原因。 D."天坑"的开发利用。小题2: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2010年5月31日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的形成是因为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 B."天坑"可能成为地质灾害,但合理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 C.真正的“天坑”是在喀斯特地貌地区,在特定的地质与气候条件下,并在各种机械作用下,长年累月的发展后才能形成。 D.在有岩溶地貌的地方就会有“天坑”现象产生。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对科学防御人为的假"天坑"出现的看法不够合理的一项是() A.不要抽取地下水。 B.不要滥采滥挖将地下掏空以致地表塌陷。 C.曾经开挖过地面在回填时要填实。 D.地下排水系统要不断完善。 最佳答案: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答案解析:小题1:通读全文,结合文章题目“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可知,本文介绍的主要内容是“天坑的形成原因”。 点评:说明内容一般要根据文章的题目及文章的内容来定。形式上一般应是一个句子。 小题2:试题分析:A说法过于绝对“形成是因为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的说法只是一种猜测;B“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应在无人区才有这种可能;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有岩溶地貌的地方不一定就会有“天坑”。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段落,并运用所学说明文知识去衡量。 小题3:试题分析:分析四个选项,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可知,A“不要抽取地下水”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只要不过量抽取地下水即可。 点评: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因此,一定要仔细阅读选项涉及到的相关语段,与各选项认真比较,把与原文意思不一致、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选择出来。 考点核心: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