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长发为谁失落我曾经见到过这样一幅照片:一群光头正在海中嬉戏,天空淡蓝而高远题目内容:美丽的长发为谁失落 我曾经见到过这样一幅照片:一群光头正在海中嬉戏,天空淡蓝而高远。她们那般年轻,面容姣好,皮肤白皙。如果不是看到说明,我绝不会相信这是一群姑娘,一群没有头发的姑娘!她们是在拍影片,还是追求一种时尚? 不,都不是。是核辐射,导演了这幅画面! 突然的灾难,摧毁了姑娘们正常的生活,剥夺了她们的长发——暂时的欢乐遮掩不住长久的哀伤,艳丽的衣衫遮挡不住生命的早逝。金发女郎的称谓,再也降不到她们身上了。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突然发生爆炸,大气层立时就感染了放射性尘埃。距离较近的瑞典福什马克核电站在观测中以为是自己出了事故,慌忙撤离了全部人员,并立即进行检查。结果是一场虚惊。与此同时,丹麦、挪威、芬兰也紧张地发现了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丹麦的辐射程度比平时高出4倍,芬兰更甚,竟然高出了10倍! 好在苏联在当天没有掩盖这一不幸的事实。消息播发,举世震惊。 10天之后,一架飞机于800米高度飞临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上空,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布利克斯过后说,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生的最严重的一起核事故。而瑞典中部和北部的一些地区受这一事故的影响最为严重,外泄的放射性物质将在湖水和森林中渗透与循环,完全地消失最早也得30年! 10年之后,一批批的人从乌克兰等地默默出发,到达遥远的加勒比海滨。他们不是去旅游度假,而是去古巴接受特殊的治疗。短短的3年时间里,这支不便公开的队伍竟有几万人之多。 10年之后,乌克兰公布了一个数字,自1986年以来,参与清理工作的人员已有1.25万人死亡!参与这类工作的30多万人中,83%已经患病!而在受核辐射污染的地区,还有300万人生活在那里!在白俄罗斯,也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核辐射污染的地区,其中有40万是儿童,与核辐射有关的疾病如白喉、霍乱、伤寒、癌症、结核病等正在这些地区悄然地蔓延! 还有一个可怕的阴影,在人们的无奈中越拉越长: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所带来的后果,将会延续一百年! 现在,切尔诺贝利发生事故的反应堆已经被厚厚的混凝土封杀掉了,它就像一个死亡的坟墓,永久诉说着一场没有战争的灾难。尽管说科技越来越发达,要发展就会有代价,但是,所要承受这种代价的,怎么总是一些平民百姓,是儿童和少女?当核物质造成的病变在他们的体内游走时,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 加勒比海的景色与青春和美丽应该是最和谐的。然而这些毫发不长的姑娘们,在阳光下形成了那样强烈的反差。 小题1:请指出下面加线字的指代内容。(2分) (1)好在苏联在当天没有掩盖这一不幸的事实。 (2)它就像一个死亡的坟墓,永久诉说着一场没有战争的灾难。 小题2:根据文意,分点写出核辐射的危害。(4分) 小题3:作者意在说明核辐射的危害时,为什么要借助曾经见到过的那幅照片来说明?(4分) 小题4:日本福岛的核泄漏事件,引发了全球对核电安全性的大争议。请结合本文和材料一,说说你对“核电”的态度(4分) 材料一:核能在上世纪中期得到广泛作用,它不会像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那样产生大气污染,也不会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核燃料的能量密度是化石燃料的数百万倍。在核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最大的担忧在于,人为或极端环境因素有可能导致放射性核物质外泄,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事实上,每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伴随着风险和弊端。石油钻探过程中可能出现油井爆炸和原油泄漏;煤炭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矿难…… 最佳答案:小题1:(1)1986年4月28日,位于当时苏联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突然发生爆炸。大气层立即就感染了放射性尘埃。 (2)被厚厚的混凝土封杀了的切尔诺贝利发生事故的反应堆。(2分,各1分) 小题2:事故外泄的放射性物质将在湖水和森林中渗透与循环,污染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核辐射导致患病几率增高,引发白喉,霍乱,伤寒,癌症、结核病等疾病,危及人们的生命,而该事故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将延续100年。(4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小题3:照片中优美的环境,美好的形象与欢乐的情景(1分),与核辐射带给姑娘们长发脱落,生命早逝的现实(1分),形成强烈反差,震撼人心,从而引出本文的说明话题——核辐射,同时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4分意对即可) 小题4:核电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能源之一,污染少,能量密度大,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开发价值;然而,“核泄漏”会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核电的使用具有危险性,我们应该高度关注核能开发过程中的风险。(4分,对核能的利用持积极态度和关注其风险,各2分,言之有理即可,欠缺)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不幸的事实所指的是文章第四段所写的事实,对其进行概括。 (2)它所指的是“现在,切尔诺贝利发生事故的反应堆已经被厚厚的混凝土封杀掉了”对其进行提炼概括。 点评:词语的指代义一般在前文都有所交待,要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小题2:试题分析:抓住“外泄的放射性物质将在湖水和森林中渗透与循环,完全地消失最早也得30年!”“与核辐射有关的疾病如白喉、霍乱、伤寒、癌症、结核病等正在这些地区悄然地蔓延!”“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所带来的后果,将会延续一百年!”这几句话筛选信息。 点评: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的语段、语句,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从中概括出信息回答。 小题3:试题分析:照片中优美的环境,美好的形象与欢乐的情景可以与核辐射带给姑娘们长发脱落,生命早逝的现实,形成对比,从而引出本文的说明话题——核辐射,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评:看语段的作用要注意从语段的位置来分析,文章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有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说明文可以引出说明的话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小题4:试题分析:文章谈的主要是核能的风险,材料一谈的主要是对核能的正确利用。从对核能的正确利用和关注其风险两方面来回答。 点评:要把阅读材料和探究材料结合起来来谈,要注意理解材料之间的关系,抓住中心观点来谈。 考点核心: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