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8分)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①2012年有一种“题目内容: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8分) 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 ①2012年有一种“2012末世论”的观点,说的是2012年12月21日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终结,没有人能够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②“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但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1万多次,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只能被地震仪记录下来;而因为人口在地表分布得极端不均,只有少数带来巨大损失的地震会让我们记忆深刻。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8.1级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震级最高的一次,但是因为它发生的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很少被大众提及。 ③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其中全球地震的70%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15%分布在欧亚地震带,还有5%在大洋中脊,其他的10%则分布在板块内部。但是,这种统计学上的规律并不能确定地震在何时何地发生,有什么样的强度,因为人们至今也没有清晰地了解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又是随机的。 ④从数据统计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也验证了这种随机性。2010年美国地质勘探局曾经发布数据: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6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有的年份,如1986年至1989年只有6次,而1943年则高达32次。因此,2010年以来,地震算不上频繁。 ……(摘自2011.10《读者》,有改动) 小题1:请你概括出第②段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一句运用了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2分) 小题3:综合选文信息,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2012末世论”的观点是错误的?(3分) 最佳答案:小题1: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 小题2:1986年到1989年只有6次,而1943年则高达32次。 小题3: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至今人类还没有弄清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地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是地壳自然运动的结果,地震频发是正常的。 答案解析:小题1:读第二段可知,第二段中的“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但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是本段的中心句,它指出“2012末世论”的证据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所以这句话是本段的关键语句,可概括本段的大致内容。 小题2:文中运用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很多,前三段的不太明显,但也是作比较,如把震机大与危害小作对比,指出不被人们提及的原因。第四段最为明显,“1986年到1989年只有6次,而1943年则高达32次”用数字的对比,突出的说明了“近年来,地震算不上频繁”。 我们要选择最为明显的,写出来毫无争议的句子作答。 小题3: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应在二至四段中提取。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提取或概括出来做答即可。如二段中的“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第三段的“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地震又是随机的”,第四段的“从数据统计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也验证了这种随机性”,根据这些可概括出三个方面,一是指出了地震频发是正常的,二是指出地震有一定的规律,三是从数据统计的角度,指出了地震的随机性。 点评:掌握最基本的说明文常识性知识,如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结构等,结合具体题目,运用所学知识,或提取或概括,拟出切题的答案。提取类题目,需注意提取的完整性。 考点核心: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