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13:00:52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秦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乘谬既多,不亡何待! 材料二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唐太宗与明太祖各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材料一、二,比较唐朝、明朝在处理皇权与相权关系上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何种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看法: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

(2)做法:唐太宗时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时废除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

(3)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对立起来,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

(4)趋势:相权由削弱到取消,皇权不断强化。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