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题目内容: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②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①,将窆②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③,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送殡用的绳索)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③举州茂才④,四迁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⑤。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昔与子俱曳长裾,游息帝学。吾蒙国恩,致位牧伯⑥,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七十一》) 注释: ①圹:墓穴。 ②窆:下葬。 ③移时:过了一会儿。 ④茂才:秀才。 ⑤街卒:掌管街道治安、扫除等事的差役。 ⑥牧伯:州郡长官。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⑴乃共克期日( ) ⑵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 ⑶咸为挥涕( ) ⑷式见而识之( ) 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子怀道隐身” A.尽欢而别 B.屣履而呼曰 C.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 D.号哭而来 3.下列各项与“子未我忘”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B.足以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 C.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D.句读之不知(韩愈《师说》)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⑴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为第③段划线句断句。 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 6.细读全文,概述范式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1)约定、确定(2)有信用的、讲信义的(3)都”“全部(4)认出、辨认出 2. C 3. B 4.(1)张劭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母亲,请她准备酒菜来招待范式 (2)张劭的母亲望着那车马说:“这一定是范巨卿了。 5.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 6.守信用(诚实,有信义)、重情义(重感情、友情) 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