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毕训咸《咏史诗》序 张惠言 ①古之为学,非博其闻而已,必有所题目内容: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毕训咸《咏史诗》序 张惠言 ①古之为学,非博其闻而已,必有所用之。古之为文,非华其言而已,必有所行之。必其有所用,则二帝三王周孔之道,如工之有矩,不可以意毁也。必其有所行,则发于中而有言,如鼓之有揨(鼓槌),不可外遏也。 ②呜呼,今之学者,其取于古也略也,其取于己也详矣。六艺之书,仁义礼乐之迹,习之矣,弗求明也;明之矣,弗求通也;通之矣,弗求得也。故曰,其取于古也略。为时文,为辞赋,为诗,以集名者,比屋可数(形容众多)。下者以为名也,上者以求传于后也。就其名而传焉者,不可以论是非,不可以考治乱,而其言也不可止。故曰,其取诸己也则详。 ③虽然,今之世之所谓达于用者,吾见之矣,必其悍然无忌惮者也。其共笑为迂者,则必稍尝学者焉,笑之甚,则必其学愈甚者焉。今之言之所谓周于行者,吾闻之矣,必其惛然无耻者也。其共怪为谩者,必言之稍文者焉,怪之甚,则必其文愈甚者焉。呜呼,吾不得见古之学矣,吾不得见古之文矣!其有学古之学、为古之文者,将恶乎用之?而恶乎行之? ④吾友毕训咸,于古无所不学。志足以立事,才足以致务,而其状悛悛(忠厚)如鄙人,虽与之游者莫能测。不苟为文,唯作《咏史诗》百余首,捊(抨击)讥成败,斟酌道理,皆有条验。呜呼!以训咸之文,求其所学,其有所用而行之也审矣!世方迂训咸,则孰知此诗之非谩乎?(《茗柯文二编》卷上) 1.第②段中的“六艺”,指《易》、《书》、《诗》、《礼》、《乐》、《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第②段中作者罗列了当时学界的哪些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作者在结尾发出深切感叹的原因是什么?(不要用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全文,简析张惠言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春秋 2.读书从古人那里获得的东西很少;写文章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说得很多。或读书不求明白,明白不求通达,通达了不求有自己的心得;写作用文集命名的很多,下层的人以此想出名,上层的人想以此流传后世,文章内容空洞无用且喜欢长篇大论。 3.那些肆无忌惮的无知之人反而通达被重用;那些有学问有知识的人反而被嘲笑为迂腐;那些周密谨慎的人都是昏庸无耻之人;那些表达文雅的人反而被认为是欺骗。 4.为毕训咸的《咏史诗》作序;抨击当时学界的不良风气;提倡为学要有所用,为文要有所行。 5.首先提出古人为学必有所用、为文必有所行,然后运用生动的比喻来进一步说明这个观点。再罗列当时社会上的虚浮的文风进行抨击;最后指出毕训咸的诗歌是有所用、有所行的。 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